“人类的皮肤是一个可伸展的大面积分布式传感器,皮肤的一系列特性激发了不同复杂程度的仿生模拟产品的开发,研制出可穿戴仿生皮肤,使可穿戴或可植入的电子设备能够用于娱乐和医疗保健……”近日,2021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园赛决赛分别在青年之家和第二课堂体验中心落下帷幕,最终评审出特等奖10件、一等奖10件、二等奖20件、三等奖46件。
此次决赛分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与发明制作类、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类,由项目展示、成员答辩两个环节组成。决赛现场,各参赛队伍成员按照抽签顺序走上讲台,分别从研究背景、研究思路及方法、项目特点、研究结果、项目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阐述,将自身项目最优化呈现。面对评委的提问,每位参赛者用简短的语言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展现团队合作精神的同时,充分体现了青年学子勇于追梦、敢于创新、无惧挑战的精神品质。
参赛者们语言流畅、思维清晰,展现出较高的专业素养,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创新性的参赛作品也得到大赛评委的一致赞扬。答辩环节后,评审专家就作品选题、调研分析、研究成果等提出问题,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项目提出意见和建议。
“参与挑战杯,拓宽了眼界和视野,培养了思想与见识,加深了研究内容的理解,建起了导师与学生的交流平台,创新之火在这样的思想碰撞中点亮!”一位参赛者深有感触地说。
学校高度重视此次比赛,于2020年12月份启动,相关部门协作沟通,积极宣传动员。比赛共收到来自13个学院的384件参赛作品,其中,指导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达76%。学校邀请校内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盲审遴选,共有86件作品从学院初赛里脱颖而出进入复赛,40件作品进入校园决赛,其中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10件、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20件、科技发明制作类10件。
据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下一步,学校将继续组织专家指导参赛学生修改完善作品,积极备战安徽省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团委 朱葆珍)